Cindylin

 · 3 days ago

数字人民币赋能新能源的应用

数字人民币在新能源产业链金融的应用,正从政策引导、技术验证逐步迈向体系化推广,形成了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现实样本。
一是地方试点先行,探索“绿电支付”新模式。在苏州工业园区,数字人民币被率先应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结算场景。企业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实时支付上游设备款项,电网公司则以数字人民币结算电费补贴,实现了“发电即结算、交易可溯源”。此外,青海省试点“数字人民币+光伏电费结算”模式,辽宁、广东等自贸片区也将数字人民币与电费融资、设备采购结算绑定,形成“政策试点—模式复制”的全国推广路径。
二是平台企业参与,推动场景落地与生态扩容。国家电网、中国南方电网、中国电建等能源央企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在电力结算、碳交易、设备采购等领域的场景应用。美团集团联合邮政储蓄银行、农业银行、建设银行共同发起数字人民币碳中和主题试点,打造绿色生活服务新生态。深圳市2024年联合央行和比亚迪集团推出“数字人民币+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融资平台”,通过整合订单、物流和发票数据,为供应商提供基于智能合约的定向贷款,并在货款回笼后自动偿还。该平台当年已为200余家中小零部件供应商提供融资超30亿元,融资利率降低1.5个百分点。
三是金融机构联动,构建“链上融资”服务体系。各类商业银行已在多个新能源园区推出“数字人民币+供应链金融”综合解决方案。江苏省在储能产业推出“数字人民币+储能电池质押监管平台”,通过RFID和区块链实时监控质押电池状态,银行可随时核查并通过智能合约控制贷款发放与质押处置流程。兴业银行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与绿色金融业务融合,落地福建省首笔以数字人民币购买海洋渔业碳汇交易;在苏州创新推出碳普惠收益权质押模式,累计发放数字人民币绿色金融贷款超70亿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