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路未来

 · 1天 ago

加密和Web3的17年来时路

2008 年,一个叫中本聪的人,发布了一篇只有 9 页的论文:《比特币: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》。 没有人知道他是谁,也没有多少人在意。那一年,世界刚刚经历一场金融海啸。 可谁能想到,这篇论文,竟点燃了一个新时代的火种。让一个行业从一个白纸画图的理想主义社区,发展成今天影响全球金融格局的新力量。


第一章:从白皮书到第一个区块(2008-2013)

2009 年 1 月 3 日,比特币创世区块被挖出,区块里写了一行报纸标题: “财政大臣正站在第二轮银行救助的边缘。” 这是加密世界写给传统金融的一句“宣言”。

那时的比特币没有价格,只有信仰。有人用 1 万个比特币,换了两块披萨。 当时没人会想到,这就是加密世界第一笔“真实世界交易”。

2011 年,比特币第一次突破 1 美元;2013 年,迈入千元时代;与此同时,一个新的愿景正在酝酿——不仅是“货币”,区块链还能承载更复杂的逻辑。

第二章:以太坊的出现,智能合约的革命(2015-2018)

2015 年,一个 刚满21岁的少年 Vitalik Buterin 推出了以太坊。 他说:“比特币是计算器,以太坊是计算机。” 智能合约的概念开始落地,区块链不再只是转账工具,而成了“去中心化程序”的运行平台。

DApp、ICO 爆发了,无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上线,有技术创新,有炒作骗局,但都证明了一点——这个行业,再也不是极客们的游戏了,而成为了一场社会实验。

第三章:DeFi、NFT、GameFi 爆发(2019-2021)

2019 年,DeFi(去中心化金融)悄然兴起。 Compound、Uniswap、Aave,这些协议用代码重构了“借贷”、“交易”、“做市”的基础逻辑。 你不再需要银行,也不需要中介,只要有钱包、资产和意愿。 2020 年“DeFi Summer”拉开序幕,TVL(总锁仓量)从几亿美元飙升到上百亿美元。

而当人们还在讨论“金融自由”时,NFT 时代已经悄然到来。 一张头像,一段音乐,一件数字藏品,成为链上的“唯一性资产”。BAYC、CryptoPunks、Beeple…我们第一次看见了“数字身份”和“文化资产”的新形态。

随之而来的,还有 GameFi 的热潮。Axie Infinity 在东南亚掀起“边玩边赚”潮流,区块链不再是冰冷的协议,而是游戏化的经济系统。

第四章:监管登场,主流接纳(2022-2024)

但自由,必然伴随着风险。 Luna 崩盘、FTX 爆雷、3AC 倒下,让无数人对加密世界的“自我监管”失去了信心。 也正是在这个阵痛期,主流监管机构开始出手。 美国推动稳定币法案,香港出台数字资产框架,MiCA 成为欧盟数字资产的统一法规。

与此同时,传统金融也悄然转向:  2023 年底,比特币、以太坊现货 ETF 获批,一夜之间,机构资金涌入。 华尔街不再冷眼旁观,而是积极拥抱。 高盛、贝莱德、花旗,都在推出自己的区块链应用。 我们看到的,是加密从“灰色地带”开始走向合规后更大的舞台。

第五章:重构互联网的 Web3 新纪元(2024-至今)

进入 2024 年,“Web3”已不再是小圈子用语。 它成了下一代互联网的代名词——身份、社交、内容、数据,全都围绕“用户主权”重新设计。 

ZK、Rollup 技术推动可扩展性飞跃;链抽象、账户抽象开始模糊链的边界,让体验更接近 Web2。 我们似乎走出了“只是炒币”的幻觉,开始构建真正有用的东西。

2025 年,是合规与制度化成型的一年。
美国一口气推出了三大加密法案,填补了行业的监管真空,同时向世界宣布:加密产业已是美国金融战略的一部分。与此同时,香港也正式通过了稳定币法案,建立了完整的牌照制度。

在此背景下,传统金融与现实世界资产(RWA)开始加速拥抱链上世界。首批美股代币化产品上线,苹果、特斯拉的股票可以 24 小时在链上交易;美国国债、黄金等高信用资产开始在公链上自由流通;

这一年,Web3 从技术实验室和加密圈,走向了华尔街的交易屏幕、央行的政策文件,以及全球投资者的日常资产配置表。这一年,比特币的价格突破了12万美元。

17年前,中本聪种下的一颗种子,如今,这颗种子已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。它承载着对中心化的质疑,对自由的渴望,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想象。我们有幸成为这场范式变革的见证者。这,是真正的幸运。#web3 #区块链

By: 王亚南

返回時間線